我的 AIO-notion 工作流搭建

cSgrjKnkbB41AxI

前言

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类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而使用好的工具和使用好工具,又是效率高的人类和效率低的人类最本质的区别。如何使用好工具,是方法,是技巧,千人千面,可能同一个好的方法放到不同的人身上,效果却是迥然不同的。好的工具的定义也同理。但在我们最终找到适合我们的方法和工具之前,我们可以选择那些久经人们考验的一些工具和方法来尝试和体验。本文介绍的就是一个久(大概有那么一两年)经人们考验的笔记软件——Notion。

使用 Notion 之前

在使用 Notion 之前,我日常使用的工具大概有:苹果自带的便签、Sublime Text、MWeb、滴答清单。便签是用来记录琐碎的信息、想法,Sublime Text 用来浏览一些开发语言后缀的文件,MWeb 用来 Markdown 写作,滴答清单用来 GTD 管理和番茄计时。针对不同类型的事情,使用不同的工具去解决,在大部分情况下,体验还是不错的。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比如:

  • 当我处理一件任务,需要同时多个工具时,dock 栏挂了一大堆软件不说,在不同应用间切换也让我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
  • 当我想回溯一个任务的文件或者记录时,不太方便。

原因是我会实际产生数据记录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便签,一个是 MWeb 的 Library,后者因为软件属性的原因,不好做分类,文件数量一多起来检索困难,前者虽然可以做分类,而我虽然也在做分类上花了一些心思。
mYiUI1ZtVN3nA4X
但也会存在当数据记录一旦多起来就检索困难,在层级不深的界面预览查找,通常只能看到便签内容的前几行内容,因为没有文件名和标签这种概念,要用便签这个轻量级应用做知识管理还是有点强便签所难的。

所以基于使用当前工具所发现的这两个局限,我倾向于找一个尽可能可以大一统的笔记/GTD/文档加工软件,并且在文件分类上最好能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在体验了 Bear、OneNote、印象笔记之后,最终我选择 Notion。

选择 Notion 的理由

为什么在体验后筛选掉那些同样优秀的笔记软件而选择 notion,抛开高低优劣的比较不谈。这里只说 notion 吸引我的地方。

比起 block 的使用便利性,和可以无限递增层级这两个特点。主要吸引我的其实是好看,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 block 组装来输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以轻松的让输出结果很好看,稍微注意排版和颜色搭配的话,不过分的说,赏心悦目。甚至于有时候工作的间隙只是看着自己搭建的 GTD 界面就不自觉的感到被治愈。除了好看,所有二级目录都以瀑布流的形式汇集在一个界面,对于查找文件来说,也非常一目了然。

其次是好玩,网上对 notion 的评价,看到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像乐高积木。我很赞同,notion 除了像乐高积木一样可以不断堆叠出自己想要的东西,从某种方面也具备着和它相似的可以无限拓展的可能性。另外,使用不同 block 堆叠的整个过程,也显得非常 geek,而 geek 在我看来他的意思就是,玩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最后是好用。当然对于刚使用的人来说,是有一定上手难度的,但这些难度对于上手后可以提供的帮助也可以忽略不计。而具体是否好用,如何好用,我会在后文通过搭建我的工作流的例子来做展示。

使用 Notion 搭建我的工作流

搭建我的工作流之前,我稍微去了解了一下在 notion 上用的很多的 PARA 相关知识,在 B 站上看到一个 up 主列了一个比较直观的脑图,大体如下:
5uWnINJeSMsA7UV

然后就把我以前记在便签内容,抽取了出来,分成了五个模块,分别是:

  • Memo - 便签,用于快速记录笔记,和某个正在编辑的内容的快速链接地址
  • Personal - 个人,如题图所见,用于保存年度目标,习惯养成,愿望清单,记录想看的书籍电影的马克清单,记录账号的通行证,“有待整理”则是一个方便拓展的接口,用于保存随手收藏的资源。
  • Work - 工作,记录一些公司的信息,比如地址邮编,账号信息,客户信息,还有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文件。
  • Study - 学习,除了记录大学自考本科的一些信息,还有一些个人开发和学习中记录到的一些琐碎小知识,虽然前面按身份属性区分,Study 也可以归类到 Personal,但为了方便记录跟踪,所以就把学习抽取出来做单独一个模块。
  • Archive - 归档,保存一些不经常用到资料,和用作展示的个人网站。

有了这个初步结果,已经基本可以收纳我日常学习工作所产生的信息了。但基于 All-In-One 这一点,又看到 Youtube 上一个直播主的这个视频 - How I Use Notion ● June 2019,于是就决定把我滴答清单的项目搬运到 Notion 来,除了在首页置顶显示方便跟踪以外,我在单个的项目中添加了以下下属性:
G9ejc6uqBdUMoVz

  • 类型:区分工作和个人
  • 项目类型:二级分类,区分具体项目,学习也在这一级里面
  • 状态:主要有四种,预处理,进行中,暂停,已完成。日常工作中我通常把图标切成看板模式,进行中只挂一个任务,排除其他的干扰。通常的流程是 预处理 → 进行中 → 已完成。而暂停则可以在 预处理 和 进行中 两者间转换。
  • Description:关于当前任务的描述,可选项
  • 文件:作用于属性名一致
  • Mouths、Weeks、Weekday、isThisMouth、isThisWeek:都是为了从时间线查看任务信息,实际使用上用的比较多的是使用 isThisWeek 来过滤出一个只显示 本周任务 的表格,用于每个礼拜末的任务复盘。
  • 截止:和预期时间相关联,确保任务可以按时完成。

除了以上属性,这个表格我也创建了一个快速笔记的模板,用于记录任务中琐碎,具有时效性的信息。而有意义的数据则记录到工作或者个人的数据库中,以快捷方式引用。

至此,整个属于我的 Notion 工作流已经搭建完毕。当然有一些在规划时没想到的问题和后面新增的需求因为也要在实际使用中持续迭代,所以也创建了一个任务,用来持续更新我的 Notion 工作流。

除了用作只是管理和 GTD,在深度使用 Notion 后我也用它搭建了我的第二个博客网站 - 背面-肆拾壹,在 Study 中为我大学接下来的考试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学习复习跟踪和实行的表格。而 Notion 可以做到的远比我在这里分享的还要多得多。

当然除了很多优点,notion 作为一个刚起步没几年的新生软件也有一些体验比较糟糕的地方,比如从其他地方复制文本过来,不会保留空行,导出的文件无论是选择 md 格式、cvs 格式还是 pdf 格式都不是很尽人意,支持导入的软件寥寥无几,还有因为是在线的应用,有时候打开加载比较慢,如果碰到网络差,你恰好要快速记录时,就比较容易着急上火,另外前一阵子被墙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没有国内版本支持,也是比较硬伤的地方。

最后,回到开始,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类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Notion 作为一个笔记工具,虽然强大,但工具只是工具。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自我本身,关注如何通过工具创造出更有价值的内容。